返砂量的大小及其粒度的粗细,不仅关系着分级过程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磨机的生产能力及工作状况。因为返砂还需要返回磨矿机处理,所以往往把它和磨矿机的原给矿合称为磨矿机的“总给矿”。由于返砂在总给矿中占相当比例(甚至占极大多数),返砂粒度对决定总给矿的粒度特性就起着相对稳定的作用,当给矿量及给矿的粒度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动时,对磨矿机的影响也就小了。由此可见,保持一定的返砂量就能使磨矿机的工作条件相对稳定,从而使磨矿机的排矿量和排矿粒度也相对稳定。
如果提高返砂量,在不破坏过程平衡(即单位时间内总给矿量和排矿量相等)的范围内,就能提高矿石通过磨矿机的速度,缩短矿粒在磨矿机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减少过粉碎现象和提高磨矿机的生产能力,但返砂量过高,就会因总给矿量超过磨矿机的排矿能力而发生磨机“胀肚”,或因返砂量超过分级机运输返砂的能力,而发生溢流“跑粗”,返砂槽堵塞等现象。
各个选矿厂最适宜的返砂比要通过实验确定。在实际操作中返砂比通常为100-300%(即原给矿量的1-3倍)。
在生产中常用筛析法来测定返砂比。测定时,从磨矿机的排矿、分级机的返砂和溢流三个产物分别取样,分别进行筛分分析,得到各个产物的粒度特性数据,然后按“物料平衡”(给入分级机的某一粒级的量等于从分级机排矿的产物中所含该粒级的量)原理计算返砂比。
设 α-球磨机排矿中某一指定粒级的产率%;
β-分级机溢流中上述指定粒级的产率%;
ν-分级机返砂中上述指定粒级的产率%;
C-返砂比。
磨矿机原给矿量为100%,则分级机溢流也为100%,由“物料平衡”得: (100+C)α= νC+100β
因而返砂比: C =[100(β-α)/(α-ν)]×100%
计算时,可按个别粒级的产率计算也可按累计产率计算,在按不同粒度计算时,计算结果若相差很大,则可能是试样代表性不够,必要时得重新取样筛析。计算结果相差不大时,取各级别计算的C的平均值作为该分级机返砂比。
在生产中,老工人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例如分级机溢流细度,在螺旋分级机操作中,可根据沉降区的螺旋叶片,从矿浆中带出的物料的粗细和带出量的多少来判断,也可沿着分级机的溢流堰用手去摸测,分级机的返砂量多少,可根据分级机的负荷电流的大小来确定。并根据分级机传动端的螺旋叶片,被淹没的高度来判断等许多宝贵的经验。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